⚠️私人博客非社交用号⚠️
不该看别看











——
🥞🍟🥘🍱🌮🥗
——

F U陌生人,献唱一首罗生门

[科普]我们所谓的“意识流”,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简单粗暴的意识流名词科普

爱欲卫星。:

潮爆狮王:



噫吁嚱失心疯哉:







很不完善,非常浅薄,但愿有用。








 















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的意识的自然流动,捕捉人的潜意识内容








理论背景: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








根本意义:作为一种精神分析手段,借人物内心秘密的无意识流露,探索人的“内在真实”








叙述方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叙述特征:时、空错置;过去、现在、未来交叉重叠;场景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应用情形:1.作为一种心理描写手法局部使用(如白先勇《游园惊梦》)2.作为一种小说结构方法,使用全局性的心理结构(如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心理结构:以人的意识活动为主线,通过自由联想完成叙述
















 








划重点:意识流小说,顾名思义,描写的是人的意识,否则便不能称其为意识流。如果单纯叙述特征相近,说不定你用的手法是蒙太奇。哎也不一定,但反正不是意识流。








如果看完这些能够明白的话,就不用看下面了。不能的话,接着看。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小说思潮。








意识流亦称思想流,原为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心灵意识的见解。他认为意识的特质在于它是一种继行不息的历程,而不是以“劈成碎梦的方式出现的”。它只属于个人并且是常变的、连续的、有选择性的,可能也会出现时间间隔。这种心理学研究的影响,投合了现代主义表现自我内心真实的需要,在文学中反应出来,便形成“意识流”小说的创作。








这段话看不懂也没关系,因为不重要。








 








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常以人物独白的形式,描写人的心曲隐微,特别着重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的挖掘。








    















……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就是那一刻,泼残生——就是那一刻,她坐到他身边,一身大金大红的,就是那一刻,那两张醉红的面孔渐渐地凑拢在一起,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的眼睛:她的眼睛,他的眼睛。完了,我知道,就在那一刻,除问天——(吴师傅,我的嗓子。)完了,我的喉咙,你摸摸我的喉咙,在发抖吗?完了,在发抖吗?天——天——(吴师傅,我唱不出来了。)天——天——完了,荣华富贵——可是我只活过一次,——冤孽、冤孽、冤孽——天——天——(吴师傅,我的嗓子。)——就在那一刻,就在那一刻,哑掉了——天——天——天——
















 








这是白先勇先生在小说《游园惊梦》中关于主角钱夫人醉酒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属于非常典型的意识流手法。醉酒后的钱夫人,心中种种杂乱无章的念头交织在一起,作者没有帮助她梳理,而是选择原原本本地将这些思绪呈现在文本中——句与句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将小说主人公心中所想以“原生态”的方式呈现出来,正是意识流作家所追求的“最高的真实”。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意识流小说把传统的以作者为主的叙事方式转变为人物自身的叙事方式,把作者的叙事话语直接转化为主人公的叙事话语。








说白了,举个例子:















传统描写:








雷狮想自己可能喝醉了。喝醉了的雷狮孤身一人,他想念他的海盗团,即使他们没有船。他还想念威士忌和山原呼啸的风。他不想念安迷修,他想,他并没有在想念他。
















 















意识流:








白痴骑士。不,不。酒不好,卡米尔他们也不在。酒不好,这时候需要整瓶的威士忌才能提高燃点。马。不,不。热死了,风在哪里?风。安迷修也可以。不,不。马和船。不。安迷修。得即刻启程。安迷修。不,不。
















 








……就,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一定要打比方的话,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就和“直接掀开对方的脑子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差不多的感觉。








 二、主要以意识的流动、辐射、起落、结散为叙述线索,“无线索即线索”成为意识流的结构原则,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以情节发展为线索。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第二种应用情形中,即在整篇小说中使用全局性的心理结构。








在意识流小说中,意识的流动不仅是意识而且包含甚至更多的是无意识。它流动无定向,辐射无范围,起落无定时,结散无章法。小说中的人物思维飘到哪里,作者就写到哪里;思维是杂乱的混沌的,作者的叙述便也是漫无目的的。而作者想要表现的“意识”,就夹杂在这些漫无目的的“无意识”中。








小说的叙述线索,有时表现为以一个人物的意识流动来贯穿,如《墙上的斑点》;有时表现为几个人物各自的意识在流动中感应交错,似乎各不相干又各相揣摩,如《尤利西斯》;有时表现为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心灵反映和下意识的振起与苏醒,从不同的角度投入同一中心,增加表现的容量和力度,如《喧嚣与骚动》;如此等。








举例太麻烦了,建议点击书名链接阅读原文,以便达成更加直观的感受。








如果嫌太长就算了。








 








三、借鉴电影蒙太奇而独创的奇特表现手法。








 








为了适应小说中人的意识流动的那种连续性又无序性的特点,意识流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镜头含蕴和组接效果(点击下划线处查看百度百科词条解释),形成了闪回交错、次序颠倒、时空混淆、大幅度跳跃以及变焦模糊、场境抽象等手法。因此,此类小说中常常有许多的隐语、双关、暗示,并造出不少怪癖的叙述话语,甚至取消标点等。这使一些意识流小说读起来十分吃力,难以接受。








背书到此为止。








 








 








综上所述,意识流写法,首先应当明确描写对象是意识,其次再考虑为描写内容而采取的表现手法








多数太太对于意识流的理解也许仅限于后一点,造成的结果就是冠上意识流之名的很多作品实则名不副实,只是一些意义晦涩的场景、对话的拼接。当然不能说这样的作品就一定不是好作品,但好的作品,并不需要一个作者自己都不了解的文学名词来增加噱头。而且优秀的作品有些会很难懂,但不是所有难懂的作品都是优秀的。或者说另一种可能,有的作者,只是在用“意识流”来为自己作品的莫名其妙背锅,那这样的作者,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热爱自己笔下的cp,但至少敢肯定,他并不爱文字本身。








 








意识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增加叙事的自由度;








2.扩展小说的艺术表现空间和艺术容量;








3.作为精神分析的有效手段;








4.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意识流,真的很难写,非专业写手驾驭起来非常不容易了。诸位太太想要运用这个手法的话,可以对比上面几条,如果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则用之;否则,请千万谨慎。目前我们的大部分同人写作还是要以让读者看懂为目的,如果不仅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还适得其反,那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而真正对相关文学理论感兴趣的太太,如果想要学习,诚意推荐曹廷华先生主编的第三版《文学概论》作为入门(哦这也是我们的课本),入门之后再选择自己想深入了解的部分选择参考书籍。








总而言之,文学名词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希望大家谨慎看待,万不可想当然。而且其实有底气的好作品并不需要看似高大上的名词作支撑,毕竟创作理论的脚步,永远追不上文学自身的发展。








 








 








感谢教我文学概论的郭老师和现当代小说的胡老师。








……没了。








反正也没人会看吧。





评论
热度 ( 413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watcher🍑 | Powered by LOFTER